
- 主页
- 大纲
- 教学指导
- 教材信息
简介
南音:海上丝绸之路的丝竹乡韵。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不但把我国当时的繁荣的经济与深厚的文化传向世界各地,同时,一些传统的技艺也因为其影响、作用也广为流传,“南音”就是其中一种。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音乐。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有着“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之称,发源于福建泉州,用泉州闽南语演唱,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古乐,其唱法保留了唐以前传统古老的民族唱法,其唱、奏者的二度创作极富随意性。 南音起源于前秦,兴于唐,形成在宋,是全中国最古朴的乐种之一,南管的演奏上保持在唐宋时期的特色,例如南管中主导乐器——琵琶,未随时代演进,仍保持唐时的大腹短颈,弹奏上还是用横抱拨弹。其音乐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是中国古代音乐比较丰富、完整的一个大乐种,是“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习者能具备南音相关的理论素养、专业知识或较好的专业技能及演唱演奏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培养能在文化馆站、中小学、社会音乐团体、南音乐团等从事音乐南音教学、研究、表演、管理及制作的应用型人才,也为发扬和传承海上丝绸之路技艺做出贡献。
目录
一、课程导读
二、模块一:南音初认识
三、模块二:南音史论
四、模块三:南音的演唱
五、模块四:南音乐器
六、模块五:南音文化传承与创新
- 暂未设置课程大纲
-
暂未设置教学指导
-
暂未设置教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