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页
- 大纲
- 教学指导
- 教材信息
我们重视海上丝绸之路及其所承载的和合文化尤其是沿线区域文化的理由是什么?一个国家、一个团体或个人,真正要变得强大,背后支撑的主要是思想文化的力量。文化往往被称为一个国家和集体的灵魂。包含了丝路精神的闽南文化虽然是在厦、漳、泉产生,但是随着闽南人的迁移,闽南文化已超越了地理界限,它涵盖并播迁到闽北、广东、海南、台湾及东南亚等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海丝文化和闽南文化不但是闽南人的文化,还是民族的、时代的、世界的文化,尤其是闽南文化充分展示了海丝文化的海洋精神,它联通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而泉州古城则是其最深厚的腹地,泉州文化乃至闽南文化都深情演绎了中华传统文化及当前“一带一路”所展现出来的和合文化,探索海丝文化、和合文化、闽南文化与泉州、广州、扬州、宁波等海上丝路起点城市的文化将是一趟美妙的无尽之旅。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携手共赴这趟奇妙的文化之旅吧!
-
课 程 标 准
课程名称:
《海上丝绸之路与和合文化》
课程编码:
HSQZ01
编 制 人:
林春蓉
编制时间:
2018年5月
编制单位:海上丝绸之路技艺传承与文化传播资源库建设办公室
《海上丝绸之路与和合文化》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HSQZ01 课程类别:基础及素质类
参考学时:42课时 学分:2学分
1.课程定位
本课程属于研究和传扬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与起点城市文化、闽南泉州区域历史文化的人文素养课,课程教学以丰富多彩的闽南文化及海丝主要的起点城市泉州、广州、扬州的历史及多元文化为主要学习内容,是扩大学习者文化视野、丰富学习者文化知识、增强学习者对于“一带一路”倡议认同感及爱祖国、爱家乡情感教育的通识课程。
2.课程设计思路
人文素养课,课程以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料为基础,包含海上丝绸之路之前世今生、海上丝绸之路之文化纽带、海上丝绸之路之和合交融、海上丝绸之路之文化先行、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五个单元内容,每个单元为一个子项目,每个项目包含内容如下:项目一包含子课题海上丝路的概念、形成及发展概况、文化内涵;海上丝路文化与闽南文化、与起点城市之间的关系;项目二包含子课题文化及和合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之间的关系,重点介绍了闽南文化的概念解析,闽南民系及闽南社会的形成,闽南方言的形成及流播,闽南文化的精神特质;项目三包含子课题主要起点城市泉州的宗教文化、戏曲文化及闽南传统建筑文化以及广州、扬州、宁波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项目四包含子课题“一带一路”倡议与泉州先行区建设,丝路精神与“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闽商精神对沿线国家企业文化建构的启示研究,每个子课题内含有丰富的颗粒化资源。引导学习者通过颗粒化资源库资料的学习充分地了解以古城泉州为中心的海丝文化及闽南文化,以更好地了解历史和把握当下,吸收民族文化及海洋精神的精髓,促进学生复合型人才素养的形成,也有助于提升高职生及学习者的人文素养,努力实现能够适应于现代市场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习者充分地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了解以起点城市泉州、广州等为中心的海丝文化及闽南文化,以更好地了解历史和把握当下,吸收民族文化及海洋精神的精髓,促进学习者复合型人才素养的形成,也有助于提升高职生及学习者的人文素养,努力实现能够适应于现代市场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也争取能够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人才培养砖加瓦。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表1 课程主要内容
序号
教学项目
任务名称
学习目标
参考学时
1
项目一:海上丝绸之路之前世今生
任务1-1: 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
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
了解泉州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
任务1-2: 厘清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及发展
了解先秦以来海上交通贸易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简史;
了解市舶司设在泉州的意义
任务1-3: 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的文化内涵
了解海丝文化的概念;
弄清海丝文化的特征及表现形式;
任务1-4: 海丝文化与闽南文化
厘清海丝文化与闽南文化的关系,认清两者相互推动及融合的关系。
2
项目二:海上丝绸之路之文化纽带
任务2-1: 和合文化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了解和合文化的内涵及传统文化中包含的和合文化元素
任务2-2:闽南文化的形成及流播
了解闽南人的概念及形成过程;
认识闽南文化的定义及福建六大民系及特征、闽南方言形成及流播;
任务2-3:客家文化的形成及流播
了解客家人的概念及形成迁播过程;
认识客家文化的特征及闽台客家文化的渊源;
3
项目三:海上丝绸之路之和合交融
任务3-1: 起点泉州和合文化交融盛况
多元融合的宗教文化
源远流长的戏曲文化
中西合璧的建筑文化
任务3-2: 起点广州和合文化交融盛况
广州文化的特点
广州文化的对外交流
任务3-3: 起点扬州和合文化交融盛况
扬州文化及其特点
扬州运河文化
扬州文化的中外交流
任务3-4:起点宁波和合文化交融盛况
宁波的历史文化;
从宁波万工轿看宁波;
4
项目四:海上丝绸之路之文化先行
任务4-1: “一带一路”倡议与泉州先行区建设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及形成; 海丝路上的华侨华人;
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
任务4-2: 闽商精神对沿线国家企业文化建构的启示
闽商精神的表现及核心理念;
基于闽商精神的典型的企业文化案例解析;
任务4-3:丝路精神与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
丝路精神的内涵及表现;
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概况;
泉州16个海丝申遗点价值分析;
古泉州(刺桐)史迹入选世界非遗的优势分析
5
项目五:海上丝路之文化旅游
任务5-1:闽台历史文化旅游
任务5-2: 族群南下探秘之旅
任务5-3: 闽台信仰文化旅游
任务5-4:闽台民俗文化旅游
6
项目六:课外拓展资源
任务6-1泉州海丝史迹专题调研
泉州的海丝史迹
泉州的海丝史迹介绍
沙画泉州
探寻海丝起点泉州之清源山
九日山
磁灶金交椅窑址调查报告
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概况简介
磁灶金交椅窑址
任务6-2闽南民俗文化调研
南安民俗大观
永春民俗大观
惠安民俗大观
石狮民俗大观
浔埔民俗大观
任务6-3泉州书院文化专题调研
任务6-4福建渔女服饰文化专题调研
探访惠安女
浔浦女服饰赏析
浔浦女服饰简介
浔埔女发饰
任务6-5海神信仰专题调研
妈祖信仰
浔埔恭迎妈祖出巡
泉州的海神
妈祖信仰简述
妈祖信仰概述
任务6-6闽南建筑专题调研
南古厝
闽南古厝赏析
泉州古建筑
泉州古城区建设与保护
泉州西街改造调研报告
泉州西街调研报告
西街印象
探寻海丝起点泉州之蔡氏古民居
洛阳桥风景
洛阳桥
任务6-7丝路美食文化专题调研
闽南饮食文化
泉州美食文化
泉州美食文化
亚佛春饼(上)
亚佛春饼(下)
任务6-8古今外国人眼中的泉州
世界旅行家眼中的泉州
日本NHK电视台眼中的泉州(1)(2)(3)(4)(5)
厦大汤威廉教授讲述泉州海丝故事
任务6-9永春白鹤拳在海上丝路的传播调研
永春白鹤拳传扬世界概况
永春白鹤拳之五色羽传奇
永春白鹤拳招式
永春白鹤拳发展历程
任务6-10其他
四、课程实施
(1)软硬件条件
为更好地组织教学和增强课程感染力,本课程授课需要有多媒体设备,面积在80平方以上,上课人数以 50人为宜。 线上学习者只要有手机和网络便可以无障碍地随时随地自主学习。
(2)师资条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机械的知识灌输,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引导学习者进行创意文化实践为主,帮助学生培养综合的文化素养。
2.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1)教材选用。
本课程教学使用的教材《闽南文化与泉州古城》,教学参考资料主要来自网络和泉州市图书馆及黎明大学图书馆藏书;
(2)教材编写原则与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以提升学习者人文素养为主的课程,本课程主讲者已完成课程教材的编写,教材的编写围绕泉州古城的历史及多元文化元素,具体为:1、《闽南文化与泉州古城》,陈水德、林春蓉、李广贤著,中国书籍出版社。2、《闽商发展史之泉州卷》,陈水德、林春蓉参编,厦门大学出版社。
课程教材的编写结合本课程标准,根据海丝文化的实际要求,增加海丝文化与起点城市文化交融的景象,意在向学习者展现一幅幅海丝起点城市泉州、广州、扬州、宁波繁荣的海外交通贸易及丰富多元、共存共荣的历史文化画卷,意在向学习者传递海丝文化、和合文化、闽南文化及泉州文化所承载的和谐共生、携手共进的发展理念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海洋情怀。
课程参考书目:
《泉州海上交通史略》,李玉昆著,厦门大学出版社。
《闽南文化与泉州古城》,陈水德、林春蓉、李广贤著,中国书籍出版社。
《泉州文化新视线》,陈水德著,香港拓文出版社。
《闽南文化述论》,林枫、范正义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东海文化之光》陈水德著,中国文联出版社。
《泉州宗教文化》吴幼雄著,鹭江出版社。
(3)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使用建议。
3.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是一门人文素养课,要求学习者具备较好的传统文化知识底蕴、了解海丝文化、闽南文化和闽商、闽台文化的发展历史和民俗风情,能关注闽南文化及海丝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继承与创新;能自觉弘扬华侨精神和闽商精神;培养学习者创造闽南文化与海丝文化保护的时代价值;培养学习者坚定笃行、文化自信、爱国爱乡、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机械的知识灌输,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引导学习者进行创意文化实践为主,帮助学生培养综合的专业素养。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者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习者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空间。
(3)充实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强调教师理论的讲授,为了更好的引导学习者自主学习,教师应该充实教学内容,从深度和广度上引导学习者,使学习者沿着本课程设想的任务模块和评价标准前进。
4.教学评价
平时的作业考查。每次所布置的作业和练习,都计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较大比重,主要作业有:查看资源(历史文化资料)、社会调查(文化传承)、参加课堂提问、参与讨论等方式。
课程结束的考试以大型作业考核为主,进行综合考查,给出学习者分数。主要考查的内容和指标有:①宣传海丝文化与泉州文化;②呈现泉州文化审美价值;③弘扬海丝文化和闽南文化。
课程教学结束后,利用学校有限的环境和条件,展出并推广学习者的文化作品,开展校园文化宣传,甚至汇编成册。
序号
学习任务
评价方式
评分标准
分数分配
1
模块一:海上丝绸之路之前世今生
答题、查看资源
2
模块二:海上丝绸之路之文化纽带
完成问卷
3
模块三:海上丝绸之路之和合交融
讨论
4
模块四:海上丝绸之路之文化先行
写评论、讨论
5
模块五 海上丝路之文化旅游
6
项目六:课外拓展资源
合计
100
5.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学习资料资源:
文化类书籍、社科文章等;
(2)信息化教学资源:
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和专业网站的开发与利用。
(3)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议
《海上丝绸之路与和合文化》课程资源比较丰富,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案例、学习论坛、在线答疑、在线测试等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学习从个人独自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3)课程资源的使用建议
本课程设计依托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广州、扬州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及古城泉州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客观存在,不但有很多文字资源,还有相关的文化交流活动资源。
通过建设这个资源库,希望能让全世界的学习者能够在课程学习中轻松愉快地感受海丝文化、闽南文化及泉州的丝路精神等。
五、其它说明
《海上丝绸之路与和合文化》课程教案
黎 明 职 业 大 学
主讲:林春蓉 王玫 陈珍妮 黄艳红 王耕 肖仁龙 朱瑞雪
参与建设者:武亚珍 陈彩霞 黄夏明 李淑娥 王正君
黎 明 职 业 大 学
《海上丝绸之路与和合文化》课程教案
【目的要求】在当前一带一路大背景下,世界人民尤为关注海上交通贸易及历史渊源,通过学习了解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的主要起点城市,海丝中国段泉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认定是极其重要的起点城市。本节内容就是从闽南泉州共同的精神图腾---东西塔、老君岩和洛阳桥讲起,重点掌握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从中探析海丝文化的丰富内涵及特征,并深入掌握和合文化及闽南文化的内涵及特征。引导学生能够从宏观上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总体概况,能够准确把握海上丝绸之路与起点城市及和合文化的关系。
|
【主要内容】 模块一 海上丝绸之路之前世今生 1.1海上丝绸之路的概念 1.2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及发展 1.3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 1.4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与和合文化 1.5海上丝绸之路与节点城市 1.5.1走近海丝起点城市泉州 1.5.2 走近海丝起点城市广州(广东交院 肖仁龙完成) 1.5.3 走近海丝起点城市扬州(扬州职大 朱瑞雪完成) 1.5.4 走近海丝沿线国家马来西亚---滨城( |
【重点与难点】 重点: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及发展 难点:弄清海丝文化与和合文化、闽南文化的多重联系
|
思考题: 探讨海丝主要节点城市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多重关系。
|
黎 明 职 业 大 学
《海上丝绸之路与和合文化》课程教案
【目的要求】 理解海丝文化及闽南文化的定义及闽南文化的基本特点、分布情况与发展态势,突出掌握闽南文化的发展脉络及丰富内涵,了解闽南文化及泉州文化的特征,并深入掌握闽南文化的辐射区域文化特征。引导学生能够从宏观上和理论上了解闽南文化的产生及演变,能够准确把握闽南文化的历史渊源及丰富内涵。 |
【主要内容】 模块二 海上丝绸之路之文化纽带 2.1和合文化联通海丝沿线国家 2.1.1和合文化的内涵及核心要义 2.1.2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文化 2.1.3“一带一路“与和合文化 2.2闽南文化联通海丝沿线国家 2.2.1闽南文化在海丝沿线国家传播盛况 2.2.2 闽南文化的概念 2.2.3 闽南人与福建六大民系 2.2.4闽南方言的形成及流播 2.2.5 闽南文化的精神特质及丰富内涵 2.3客家文化在海丝沿线的迁播(泉州轻工 王耕)
|
重点与难点: 1、重点:和合文化的内涵及闽南文化的涵盖范围 2、难点:闽南文化的概念解析
|
思考题: 1、探讨闽南文化与河洛文化的渊源关系。 2、了解闽南方言的形成及流传范围 |
黎 明 职 业 大 学
《海上丝绸之路与和合文化》课程教案
【目的要求】 了解海丝在中国主要起点城市泉州、广州、扬州、宁波和合文化交融的基本特点、大概情况与发展态势,突出掌握其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及丰富内涵,了解起点城市因海而生的和合文化及多元文化的特征,并深入掌握起点城市历史文化的个性特征。引导学生能够从宏观上和理论上了解起点城市文化,能够准确把握其多元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共存共荣特点。
|
内容: 模块三 海上丝绸之路之和合交融 3.1起点泉州和合文化交融盛况 3.2起点广州和合文化交融盛况 3.3起点扬州和合文化交融盛况 3.4起点宁波和合文化交融盛况 |
重点与难点: 重点:起点城市多元文化和合交融、泉州宗教文化 难点:和合交融的体现 |
思考题: 1、起点城市地域变迁、行政建制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2、了解起点城市多元文化和合交融形成的原因及表现
|
黎 明 职 业 大 学
《海上丝绸之路与和合文化》课程教案
【目的要求】文化部批准“古泉州(刺桐)史迹”代表中国于2017年正式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项申报标志着泉州海丝文化遗产的保护进入一个整体、系统、活态保护的新阶段。通过授课引导学生关注海丝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继承与创新,关注闽南文化及海丝文化保护、弘扬与国家发展战略之间的关系及时代价值,进一步弘扬华侨精神和闽商精神,培养学习者坚定笃行、爱国爱乡、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
|
【主要内容】 模块四 海上丝绸之路之泉州先行
4.1一带一路与泉州先行区建设 4.2闽商精神对沿线国家企业文化建构的启发 4.3 丝路精神与古泉州(刺桐)史迹申遗
|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带一路建设与闽南文化、泉籍华侨华人关系探讨 难点:保护与弘扬泉州海丝文化、丝路精神、闽商精神与一带一路关系研究
|
思考题: 探讨闽南海商资源开发利用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互推进关系。
|
黎 明 职 业 大 学
《海上丝绸之路与和合文化》课程教案
【目的要求】通过授课老师曾经在旅行社工作的平台,呈现了闽台两岸丰富的族群联系、历史渊源、宗教信仰、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有助于历史学习者或者旅游专业学生更加直观客观地了解海丝沿线及闽台两岸的文化联系,培养学习者实事求是、理论结合实际、求真求实的职业素养。
|
【主要内容】 模块5:海上丝绸之路之文化旅游(泉州轻工 王耕) 5.1闽台历史文化旅游 5.2族群南下探秘之旅 5.3闽台信仰文化旅游 5.4闽台民俗文化旅游
|
【重点与难点】 重点:闽台两岸的族群联系、历史渊源、宗教信仰、民俗文化关系 难点:保护与弘扬两岸薪火相传的文化渊源
|
思考题: 探讨海丝沿线及闽台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
|
-
暂未设置教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