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页
- 大纲
- 教学指导
- 教材信息
“一带一路”倡议,让沉寂千年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焕生机。当视觉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当代文化已然成为视觉文化,运用视觉表现形式传播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就成为必然的选择。《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与视觉传播》课程旨在通过影视、图像、动漫等视觉形式,呈现、转换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以至沿线国家、地区的政治、经贸、文化、民俗等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以传播海丝文化,提升国家形象,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与视觉传播》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HSCB05 课程类别: 创新创意课程
适用专业:影视类专业及其他 开设时间: 第四学期href="http://
参考学时: 120 学分:8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课程定位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让沉寂千年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焕生机。当视觉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当代文化已然成为视觉文化,运用视觉表现形式传播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就成为必然的选择。《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与视觉传播》作为一门创新创意课程,旨引导与培养学生运用影视、图像、动漫等视觉形式,创新性地呈现、转换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以至沿线国家、地区的政治、经贸、文化、民俗等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以传播海丝文化,提升国家形象,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并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
2.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为:视觉呈现与影像创作并重,文化感知与创新创意互动。通过七集大型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等影视节目在海丝沿线各国的播出,概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现象与形态;借助媒体播出的影视节目和自主创作的作品,展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广州等地底蕴深厚、开放多元的文化资源;通过大量图片呈现海丝沿线国家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及中外人们的友好往来;结合影视作品的赏析,学习从海丝文化资源中提取创意,将之转换为可操作的影视作品,实现海丝文化的有效传达与传播。
二、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在于通过大量的视觉文化传播,了解海丝文化的丰富多元,并学会从中提取创意、创作影像作品,在提升创新创意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同时,实现对海丝文化的有效传达与传播。
1. 知识目标
l了解“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海丝文化;
了解海丝文化传播的媒介及其视觉表现形式;
了解起点城市泉州、广州等地海丝文化的丰富资源及其影像作品;
了解海丝沿线国家、地区的风土民情及其影像作品;
了解从海丝文化中提取影视创意的路径。
2.能力目标
l 能分析和欣赏海丝文化的各类视觉传达作品;
l 能掌握将文化资源转换为影视作品的路径和方法;
l 能从海丝文化资源中提取影视创意;
l 能小组合作完成影像作品的创作;
能通过有效的渠道和媒介传播影像作品
3. 素质目标
l 培养学生对于海丝文化的热爱;
l 培养学生对于视觉传达的兴趣
提升学生在海丝文化方面的影视创意能力;
l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视觉传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媒介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序号
专 题
单 元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资源数量
1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传播概述
视觉文化传播形式
了解文化传播的媒介及其视觉表现形式
能掌握当前各种视觉文化传播形式
培养学生对于视觉传达的兴趣
海丝文化传播概况
了解海丝文化影像作品传播概况
能分析和欣赏海丝文化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海丝文化影像作品的审美
2
起点城市泉州文化与视觉传播
泉州饮食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泉州饮食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泉州饮食文化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泉州饮食文化的兴趣
泉州服饰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泉州服饰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泉州服饰文化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泉州服饰文化的兴趣
泉州建筑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泉州建筑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泉州建筑文化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泉州建筑文化的兴趣
泉州武术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泉州武术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泉州武术文化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泉州武术文化的兴趣
泉州戏曲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泉州戏曲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泉州戏曲文化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泉州戏曲文化的兴趣
泉州特色工艺与视觉传播
了解泉州特色工艺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泉州特色工艺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泉州特色工艺的兴趣
泉州宗教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泉州宗教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泉州宗教文化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泉州多元宗教文化的兴趣
泉州语言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泉州语言文化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泉州语言文化文化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泉州语言文化的兴趣
泉州海洋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泉州海洋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泉州海洋文化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泉州海洋文化的兴趣
泉州名人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泉州名人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泉州名人文化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泉州名人文化的兴趣
3
国内主港城市文化与视觉传播
广州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广州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广州文化的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广州文化的兴趣
南京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南京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南京文化的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南京文化的兴趣
宁波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宁波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宁波文化的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宁波文化的兴趣
4
沿线国家、地区文化与视觉传播
台湾地区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台湾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台湾文化的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台湾文化的兴趣
泰国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泰国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泰国文化的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泰国文化的兴趣
印尼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印尼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印尼文化的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印尼文化的兴趣
斯里兰卡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斯里兰卡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斯里兰卡文化的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印尼文化的兴趣
东非(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东非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东非文化的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东非文化的兴趣
5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与影视创新
创新海丝文化影视作品的主题思想
了解影视创作的主题思想
能挖掘、提炼、创新影视作品的主题思想
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创新思维
创新海丝文化影视作品的创作题材
了解影视作品的创作题材
能挖掘、提炼、创新影视创作的题材表现
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
创新海丝文化影视作品的艺术表达
了解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
能尝试、创新影视作品的表现形式
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新思维
序号
专 题
单 元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资源数量
1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传播概述
视觉文化传播形式
了解文化传播的媒介及其视觉表现形式
能掌握当前各种视觉文化传播形式
培养学生对于视觉传达的兴趣
海丝文化传播概况
了解海丝文化影像作品传播概况
能分析和欣赏海丝文化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海丝文化影像作品的审美
2
起点城市泉州文化与视觉传播
泉州饮食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泉州饮食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泉州饮食文化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泉州饮食文化的兴趣
泉州服饰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泉州服饰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泉州服饰文化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泉州服饰文化的兴趣
泉州建筑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泉州建筑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泉州建筑文化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泉州建筑文化的兴趣
泉州武术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泉州武术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泉州武术文化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泉州武术文化的兴趣
泉州戏曲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泉州戏曲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泉州戏曲文化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泉州戏曲文化的兴趣
泉州特色工艺与视觉传播
了解泉州特色工艺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泉州特色工艺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泉州特色工艺的兴趣
泉州宗教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泉州宗教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泉州宗教文化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泉州多元宗教文化的兴趣
泉州语言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泉州语言文化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泉州语言文化文化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泉州语言文化的兴趣
泉州海洋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泉州海洋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泉州海洋文化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泉州海洋文化的兴趣
泉州名人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泉州名人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泉州名人文化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泉州名人文化的兴趣
3
国内主港城市文化与视觉传播
广州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广州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广州文化的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广州文化的兴趣
南京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南京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南京文化的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南京文化的兴趣
宁波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宁波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宁波文化的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宁波文化的兴趣
4
沿线国家、地区文化与视觉传播
台湾地区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台湾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台湾文化的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台湾文化的兴趣
泰国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泰国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泰国文化的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泰国文化的兴趣
印尼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印尼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印尼文化的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印尼文化的兴趣
斯里兰卡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斯里兰卡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斯里兰卡文化的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印尼文化的兴趣
东非(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文化与视觉传播
了解东非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东非文化的影像作品
培养学生对于东非文化的兴趣
5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与影视创新
创新海丝文化影视作品的主题思想
了解影视创作的主题思想
能挖掘、提炼、创新影视作品的主题思想
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和创新思维
创新海丝文化影视作品的创作题材
了解影视作品的创作题材
能挖掘、提炼、创新影视创作的题材表现
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
创新海丝文化影视作品的艺术表达
了解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
能尝试、创新影视作品的表现形式
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课程实施
1. 教学条件
(1)软硬件条件
为更好地组织教学工作,本课程授课需要有设施良好的多媒体教室,影视拍摄的设备、器材,后期制作实训室,必要的制作经费等,包括:
校内实训基地:摄影摄像实训室、非线性编辑实训室、演播室、录音棚、录播实训室、审片室、数据处理中心等;
校外实训基地:地方广播电视台、文化传播公司、影视基地、校企合作工作室等。
(2)师资条件
需要一支专兼结合、学术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学团队。教师要能在海丝文化基础研究、影视评论、影视文案策划、影视创意设计、摄影摄像、影视制作技术、多媒体设计与制作等领域的知识与技能方面各有所长,能引导和教授学生完成影视欣赏、影视策划、摄影摄像、影视剪辑、影视后期制作以及传媒创意等相关流程的工作任务。
2. 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1)教材选用
本课程为自主开发、个性化的、建构性的创新创意课程,并无现成教材可供选用,可参考 《当代影视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化》(高慧燃,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王义桅,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海上丝绸之路官网 (http://www.hssczl.net/)等参考书及参考资料。
(2)教材编写原则与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以影视传播为主的课程,课程教材的编写建议根据课程标准,在引导学生了解海丝文化的基础上,为学生准备大量可供学习的优秀影像作品范例,让学生通过范例的学习,提高影视欣赏和创作的水平,提升学生在海丝文化方面的影视创意能力。教材的编写应紧密结合本课程标准,在内容上尽量涵盖所涉及的海丝文化与视觉传播所需要的素质项目内容。
(3)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使用建议
由于各地海丝文化的差异,教学参考资料可从一般意义上给予一定的理论与方法上的指导,同时网络资料的跟踪也可及时掌握信息动态,保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时效性。
3. 教学方法建议
本课程是一门创新创意课程,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传统文化知识底蕴,了解“一带一路”背景下开放多元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发展历史及其沿线国家、地区的民俗风情,了解海丝文化的视觉传播概况,激发学生创作海丝文化影像作品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影像作品去领略海上丝绸之路开放包容、多姿多彩的文化世界,激发学生对海丝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并进而创作出丰富多样的海丝文化影像作品。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分的空间。
(3)注重创新创意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主要强调教师的创意引导,在讲授海丝文化的基础上,教师应不断充实更新最新的海丝文化影像作品,从作品的表现内容和艺术表达形式等方面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作品赏析和创作能力,进而提升整体的创新创意能力,实现海丝文化的有效传达与传播。
4. 教学评价
(1)平时作业考查
每次布置的作业和练习,均计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主要作业有:海丝文化认知、经典海丝文化视觉作品赏析、海丝文化影视作品策划、海丝文化影视作品创作及课堂提问、交流讨论等方式。
(2)期末综合考查
课程结束的考试以创作作品为主,进行综合考查,给出学生分数。主要考查的内容和指标有: ①主题内容 :思想内容是否紧紧围绕主题,内容是否充实具体,材料是否典型新颖,具有普遍意义。②语言表达:语言是否精练优美,准确表达主题;人物对话是否精彩个性,富有感染力。③ 人物刻画:人物刻画是否特点鲜明,兼具共性与个性。④故事情节:情节是否完整连贯,多种手法搭配使用,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号召力。⑤整体结构:剧本故事的整体架构是否连贯顺畅,开篇新颖,收尾点睛。
(3)课赛结合
课赛结合,通过各级各类比赛及媒介、平台推广学生的影视作品,扩大教学的影响力和覆盖面,获奖作品可冲抵考试成绩。
5.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学习资料资源
本课程的学习资源包括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海丝文化影视作品等。
(2)信息化教学资源
本课程的信息化资源包括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和专业网站的开发与利用。
(3)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议
应撰写学习指南和实训指导书,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进度,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实训任务的实际操作步骤、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等;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教学案例、学习论坛、在线答疑、在线测试等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学习从个人独自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4)课程资源的使用建议
各种教学资源作为配合课程教学使用的助教、助学资源必须符合以下要求: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目标明确,取材合适;符合认知规律,逻辑性强,利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建构;媒体资源使用恰当,和传统教学方法相得益彰,互动性好;教师教学中不能过分依赖课件,尤其是文字表述内容。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与视觉传播》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与视觉传播》课程的设计思路为:视觉呈现与影像创作并重,文化感知与创新创意互动。通过七集大型纪录片《海上丝绸之路》等影视节目在海丝沿线各国的播出,概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现象与形态;借助媒体播出的影视节目和自主创作的作品,展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广州等地底蕴深厚、开放多元的文化资源;通过大量图片呈现海丝沿线国家多姿多彩的人文风情及中外人们的友好往来;结合影视作品的赏析,学习从海丝文化资源中提取创意,将之转换为可操作的影视作品,实现海丝文化的有效传达与传播。
二、课程整体设计
(一)课程定位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让沉寂千年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重焕生机。当视觉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当代文化已然成为视觉文化,运用视觉表现形式传播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就成为必然的选择。《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与视觉传播》课程旨在通过影视、图像、动漫等视觉形式,呈现、转换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以至沿线国家、地区的政治、经贸、文化、民俗等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以传播海丝文化,提升国家形象,加强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二)设计基本思路
本课程按照“了解海丝文化资源→赏析海丝文化影像作品→创作海丝文化影像作品”的基本思路进行设计,内容设计结果见表1、表2。
表1 学习课程设计表
岗位分析 |
学习课程 |
学习项目 |
|
工作岗位 |
典型工作 |
||
了解海丝文化资源 |
掌握海丝丰富的文化资源 |
30 |
1、了解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的传播概况 2、掌握海丝丰富的文化资源 |
赏析海丝文化影像作品 |
分析和欣赏影视、平面、动漫等各类海丝文化影像作品 |
30 |
1、学会分析和欣赏海丝起点城市泉州的文化与各类影像作品 2、学会分析和欣赏海丝国内主港城市广州等地的文化与各类影像作品 3、学会分析和欣赏海丝沿线国家、地区的文化与各类影像作品 |
创作海丝文化影像作品 |
策划、制作海丝文化影像作品 |
60 |
1、策划各类海丝文化影像作品 2、拍摄各类海丝文化影像作品 3、后期处理各类海丝文化影像作品 |
表2 项目教学组织设计表
序号 |
学习项目名称 |
学习型工作任务 |
学时 |
|
1 |
第1章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传播概述 |
1.1 视觉文化传播形式 |
4 |
8 |
1.2 海丝文化传播概况 |
4 |
|||
2
|
第2章 起点城市泉州文化与视觉传播 |
2.1 泉州饮食文化与视觉传播 |
6 |
60 |
2.2 泉州服饰文化与视觉传播 |
6 |
|||
2.3 泉州建筑文化与视觉传播 |
6 |
|||
2.4 泉州武术文化与视觉传播 |
6 |
|||
2.5 泉州戏曲文化与视觉传播 |
6 |
|||
2.6 泉州特色工艺与视觉传播 |
6 |
|||
2.7 泉州宗教文化与视觉传播 |
6 |
|||
2.8 泉州语言文化与视觉传播 |
6 |
|||
2.9 泉州海洋文化与视觉传播 |
6 |
|||
2.10 泉州名人文化与视觉传播 |
6 |
|||
3 |
第3章 国内主港城市文化与视觉传播 |
3.1 广州文化与视觉传播 |
4 |
12 |
3.2 南京文化与视觉传播 |
4 |
|||
3.3 宁波文化与视觉传播 |
4 |
|||
4
|
第4章 沿线国家、地区文化与视觉传播 |
4.1 台湾地区文化与视觉传播 |
4 |
20 |
4.2 泰国文化与视觉传播 |
4 |
|||
4.3 印尼文化与视觉传播 |
4 |
|||
4.4 斯里兰卡文化与视觉传播 |
4 |
|||
4.5 东非(肯尼亚和坦桑尼亚)文化与视觉传播 |
4 |
|||
5 |
第5章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与影视创新 |
5.1 创新海丝文化影视作品的主题思想 |
6 |
20 |
5.2 创新海丝文化影视作品的创作题材 |
8 |
|||
5.3 创新海丝文化影视作品的艺术表达 |
6 |
(三)能力训练设计
学生能力的训练,遵循由欣赏作品——策划创意——拍摄制作——媒介传播的渐进过程,不同的项目训练,对能力的训练侧重点有所不同。能力训练的具体内容为:
能分析和欣赏海丝文化的各类视觉传达作品;
l 能掌握将文化资源转换为影视作品的路径和方法;
l 能从海丝文化资源中提取影视创意;
l 能小组合作完成影像作品的创作;
能通过有效的渠道和媒介传播影像作品
三、课程衔接设计
课程先期课程:《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泉州古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历史文化》、《摄像》、《非线性编辑》等
四、课程细节设计
《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与视觉传播》课程细节设计
学习课程:泉州建筑文化与视觉传播 |
开设学年 |
1 |
|||||
基准学时 |
6 |
||||||
目标描述:(知识、技能和素质) |
|||||||
知识目标 |
技能目标 |
素质目标 |
|||||
了解泉州建筑文化及其影像作品 |
能赏析、创作和传播泉州建筑文化影像作品 |
培养学生对于泉州建筑文化影像作品的兴趣 |
|||||
主要教学内容: 1、泉州建筑的特色与个性:红砖厝、 出砖入石、燕尾脊、皇宫起、中西合璧、文化交融等; 2、泉州古民居范例:蔡浅古大厝群、杨阿苗宅等; 3、取材于泉州建筑文化的影视节目欣赏与分析; 4、取材于泉州建筑文化的影视节目创作
|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现场教学法 3.项目教学法 4.案例分析法 5.讨论和练习 6.小组工作
|
媒介: 1.教材 2.课件 3.视频文件 4、摄像机 5、视频编辑软件 |
教师需要的能力: 1.熟练操作多媒体的能力 2.组织教学的职业能力 3、赏析与指导影视作品创作的能力 |
五、课程实施设计
根据课程学习特点,按照从“了解泉州建筑文化→赏析泉州建筑文化影像作品→创作泉州建筑文化影像作品”的过程,逐一完成工作任务。
六、课程考核设计
1、平时的作业考查,占总成绩的40%。主要作业有:海丝文化认知、经典海丝文化视觉作品赏析、海丝文化影视作品策划、海丝文化影视作品创作及课堂提问、交流讨论等方式。
2、课程结束的考试以创作作品为主,进行综合考查,分数占总成绩的60%。主要考查的内容和指标有: 主题内容、语言表达、 人物刻画、故事情节、整体结构。
3、课程教学结束后,通过各级各类比赛及媒介、平台推广学生的影视作品,扩大教学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
暂未设置教材信息